休闲体育服务以后干什么

从“听不懂”的困境突围,斩获全国口译冠军!重复是翻译登顶的云梯_张莹_长桥_训练场


发布日期:2025-08-19 19:53    点击次数:78

当张莹玥站在

“外研社・国才杯”

全国总决赛领奖台上

接过英语口译冠军奖杯时

她的思绪并未沉浸在瞬间的狂喜中

本科四年每日清晨走过四川大学长桥的画面

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闪现

那20分钟的路程

耳机里循环播放的英语新闻

从最初的晦涩难懂到后来的一听就懂

那些孤独的“磨耳朵”时光

此刻都有了清晰的答案

张莹玥

展开剩余81%

这位来自四川大学的学子

如今已保研至北京外国语大学

高级翻译学院英语口译专业

英语专业的学习

往往藏在细节之中

大一第一节听力课

两分钟的外媒报道

她反复听三遍仍抓不住核心信息

这种挫败感让她明白

语言专业的基本功绝非浅尝辄止

于是

长桥成了她的移动训练场

每天往返宿舍与教学楼的20分钟

被她精准拆解为听力训练单元

从逐句暂停、反复回听

到边走路边同步理解内容

再到捕捉细节

梳理逻辑脉络

那段日子就像在给语言能力“打地基”

每一块砖都铺得无比扎实

这种“笨办法”

被她复制到各项技能训练中

为提升写作水平

她坚持仿写《经济学人》句式

为练口语

从在校园英语角不敢开口到主动组织讨论

为吃透文学文本

把《简・爱》经典段落译成中文再回译对比

这些看似枯燥的重复

最终沉淀为翻译所需的“童子功”

保研至北外后

张莹玥的世界缩小到了同传间的方寸之地

这里没有长桥的风景

只有录音设备的红灯和不断滚动的练习材料

“一天八小时可能只练了三段五分钟的材料”

同传训练是与自己较劲的过程

2023年的外研社大赛成为转折点

从校赛到国赛的三个月

她如海绵吸水般吸收知识

向导师请教、与队友模拟、梳理历年真题

决赛时

面对“理解当代中国”的主题

她从容完成传译

曾经的青涩与蹩脚已不复存在

两次顶级赛事的成绩

并未让她迷失

在海峡两岸大赛中

一位台湾选手对古文典故的灵活传译让她深受触动

赛后两人交换了几十页学习笔记

这些经历让她形成独特的翻译观

好的翻译是桥梁

既要扎根母语文化

又要理解对方的语境

如今

她依旧保持着本科时的习惯

每天听一小时国际新闻

每周翻译一篇深度报道

长桥变成了北外的林荫道

耳机里的内容更加丰富

但那份专注始终未变

张莹玥的故事里没有传奇

只有把热爱拆解成日常的坚持

她用行动诠释着

翻译是场漫长的修行

每一步的重量

时间都会公平记录

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本文图文内容已标明来源,其余均源自公开网络资源,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公众号处理。

发布于:北京市